為了掌握真正重要的事並及時處理,他必須篩選資訊,決定只有哪些人、哪些事值得他動腦。
而日商與台灣企業遍地開花的商業連結,不僅在台建構日系商業生態圈,也深刻影響著台灣整體零售業的經營脈絡、以及消費者的生活風格與消費模式。奠基於長期以來的貿易合作關係,台灣許多本土零售及貿易集團與日商逐年交織出複雜綿密的合作網絡。
例如日本東急百貨2021年全面撤出泰國市場、曼谷伊勢丹百貨同樣於2020年8月結束營業、高島屋百貨2020年全面退出中國業務、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2020年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而僅次於Uniqlo的日本第2大平價服飾品牌商思夢樂,亦於2020年底全面撤出中國市場。引證了在爭奪新外需的總體戰略下,大量日本業者開始與海外企業展開商品貿易以外的深度合作,應用多元合作模式在海外市場建構推進日系商業生態圈。顯示2020年日商來台投資組合分布,逐步由以往高度集中於製造業的結構,轉變至涵蓋多元服務業別組成的架構。2020全年批發零售業日商來台投資金額逆勢翻漲358%,日商在台投資10年長期戰略逐步成形 日商出海交織綿密台日企業合作網絡,共同在台推進日系商業生態圈 日本綜合商社攜手零售企業,艦隊出海爭取亞洲內需消費市場紅利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各國來台投資金額總計年減18.3%,但日商在台多項服務業投資規模卻意外於2020年逆勢創下10年新高,甚至迎來前所未有的成長高峰。包括知名連鎖藥妝店松本清、「激安殿堂」唐吉訶德、車站共構商場atré百貨等,許多在日頗負盛名的品牌陸續進入台灣,其中亦不乏將台灣做為海外拓展第一站的關鍵嘗試,不難看出台灣市場在日本零售海外布局的重要性。
Photo Credit: 未來流通研究所 2020全年批發零售業日商來台投資金額逆勢翻漲358%,日商在台投資10年長期戰略逐步成形 在穩定的內需支撐下,日本零售、餐飲、宿泊等服務性企業,長期以來均高度仰賴母國消費市場,跨國經營比例低於10%,不動產業海外銷售比例更是低於5%,無論是與歐美連鎖零售集團高達40%的跨國經營比例、或是日本製造業普遍超過60%的海外銷售佔比相較,均存在巨大落差。三個日商布局台灣「零售電商&商用不動產業」新情報news。那是因為就前述例子而言,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全都已經「擁有脈絡」了。
為了傳達出這1%以下的東西,須要其餘99%以上的東西。但是為此,必須提示事象,激發對方的興趣。要是多少想與對方溝通的話,前者如果說:「今天這麼冷是因為聖嬰的反作用啊。寫作時「調查」佔99%、「想法」佔1%以下 寫出接觸事象後所產生的心象。
有對過去名作的致敬,也有對特定導演的尊敬。那就是欣賞什麼之後,「好。
那什麼「湧現的情感」,單純只是「內在」的抒發,與前項所說的「好冷、好冷」、「真的有夠討厭花椰菜的」一模一樣。實在太多人相信讓孩子去接觸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寫出內心湧現的情感,就是「豐富的情操教育」。接下來就針對這方面說明吧。例如,故事的結構全是類型。
那些是構成作品的脈絡=事實(fact)。沒有人會撬開你的嘴巴,把花椰菜塞進去啊。確實調查、明確指示作品與那些成為範本的內容如何相互關連,如何發展下去,閱讀者也會覺得「喔~,原來如此」。「書寫」的行為中,最重要的是事實。
連調查都不調查,認為「所謂的文章,就是自我表現的場域」的人,是無法在所謂「專業寫手」的領域中工作的。只要列舉調查到的東西,閱讀者就能成為主角。
那種「想要傳達出本身想法。」除此之外沒什麼好說的了。
把感受到的寫出來吧」這一套。所有的文章,都是為自己而寫,我們就是第一個讀者,如果自己讀了都覺得無趣,別人讀起來當然也不可能覺得有意思所以才會說「寫作時,調查佔99%、想法佔1%以下」。本書已經數度重申,這就是所謂的隨筆。想寫隨筆,這樣是無法成形的。這個節目提出了徹底調查的事實,還有至今尚未釐清的新事實,並沒有說出任何製作方的主義或主張。
文章中也常常發生像這種逢人就說「我是無趣之人」的情況。但是為此,必須提示事象,激發對方的興趣。
我說過,所謂的「隨筆」說到底就是描述心象的著述形式。但是在日本教育現場中,卻盛行最沒用的方法。
聽老師這麼說,寫出「很有意思」的感想,而這就是小學生的作文。而想要寫出精采有趣的文章,光靠「靈感」和「技巧」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感動」。
「書寫」的行為中,最重要的是事實。」「什麼?聖贏?你剛剛說什麼?」就能像這樣激發對方興趣。但是這個月,沒有買襪子的預算耶。作者:田中泰延 譯者:鄭曉蘭 每個人都想寫出好文章,但幾乎所有人卻在出發點上就搞錯了方向。
例如,電視節目中可以做為參考的是《NHK Special》。沒有人會撬開你的嘴巴,把花椰菜塞進去啊。
換言之,專業寫手的想法之類的,佔整體10%以下就好。為了傳達出這1%以下的東西,須要其餘99%以上的東西。
所有的文章,都是為自己而寫,我們就是第一個讀者,如果自己讀了都覺得無趣,別人讀起來當然也不可能覺得有意思。然後捨棄調查到的90%,在書寫剩下的那10%時,其中的10%才終於是寫「筆者這麼想」。
文:田中泰延 所謂的無趣之人,就是「述說自己內在的人」 一大早,在職場碰面,劈頭就說什麼「好冷、好冷。那就是欣賞什麼之後,「好。後者如果說:「花椰菜這種討厭的味道,是因為主成分是異硫氰酸酯呢。所謂的「事象」,永遠都是人外部的東西,為了闡述心象,事象的強度是不可或缺的。
那是因為就前述例子而言,人創造出來的東西全都已經「擁有脈絡」了。這些人都覺得對方會接受自己的內在,就這一點而言幼兒性很強烈。
藉由列舉事實,觀賞節目的人就能成為思考主體。把感受到的寫出來吧」這一套。
」除此之外沒什麼好說的了。而多少都能讓人感覺有趣的人,是因為陳述那個人外在的東西。